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
1210
0
2017-10-09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皖政〔2017〕62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林业质量效益,根据《安徽省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扩绿、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注重民生。坚持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绿色富民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保修结合,造管并重。加大对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力度,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严把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三)深化改革,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林业多重效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坚持绿色发展,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四)创新机制,共建共享。全面推行林长制,创新林业产权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优化财政投入方向,鼓励农村居民开展四旁植树,发展庭院经济。
三、总体目标
力争两年内完成国土绿化1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8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到2021年,完成森林抚育60万亩,退化林修复3.45万亩,年均森林蓄积量增加30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750万立方米以上。扶持发展100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合作社,实现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相结合,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国土空间。实施长江防护林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着力抓好“三线三边”绿化提升、石质山造林与修复、乡村绿化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深入推进绿化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计划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镇15个、森林村庄100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00公里。
(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巡护监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完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治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加强对55300亩重点公益林和各级古树的保护管理,提高国家和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率。新建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2个省级湿地公园,继续推进三汊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大巩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活动。
(三)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提高保存率和郁闭度。加大修枝和间伐工作力度,促进中幼林健康高效生长。采取改造、培育、更新等措施,加快推进退化林修复。坚持选择良种壮苗,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培育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抗灾能力。科学安排和组织实施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森林抚育示范项目,带动森林质量整体提升,全市林地生产力达到80立方米/公顷以上。
(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做强林业产业,新建特色经济林45000亩,重点打造石榴、葡萄、梨、桃、银杏等8个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新增花卉苗木50000亩,完成蚌埠花卉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科学实施林下养殖,新增林下经济面积65万亩。鼓励农村居民结合四旁植树建设小果园、小苗圃,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培育和壮大以生态休闲、观光体验为主的乡村森林旅游业,新增省级森林旅游人家10家以上,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
五、重点工程
(一)石质山造林绿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易成活、易管理、抗性强、生长快的乡土树种。计划完成石质山造林13530亩,封山育林12000亩,重点是东芦山、西芦山、老山、涂山等城市周边山林和大洪山、大巩山、平阿山生态环境治理区。
(二)乡村绿化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和绿化特色村建设项目。至2021年,实现全市944个行政村乡村绿化提升工程全覆盖,完成植树300万株,建设100个绿化特色村,特色村林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乡村绿化中的零星植树可根据相关技术规程按株数折算计入人工造林面积。
(三)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统筹农业、水利、国土和财政部门的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农业开发项目,继续实施农田林网示范片建设。计划新建农田林网示范片50个,总面积6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万亩。示范片建设要突出防护功能,以栽植杨树、法梧、水杉等高大乔木为主。
(四)县乡道路和大中沟绿化工程。沿主要县乡道路和大中沟新建林带500公里,新增森林面积15000亩。林带建设不得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充分利用护路和护堤的宜林地,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对路宽4米以上且只能栽植1行树木的由市财政按照1000元/亩标准补齐。道路两侧以栽植法梧、白蜡、女贞等乔木树种为主,沟渠两侧重点发展经果林或林苗两用林。
(五)杨树过熟林更新改造工程。按照优先更新市区、县城、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杨树片林、优先发展经果林和林苗两用林的要求,统筹考虑森林采伐限额等因素,计划完成杨树过熟林更新改造8万亩以上。采伐更新项目享受市财政新造林奖补政策,并按照200元/亩的标准安排当年抚育经费。
(六)高效经济林建设工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林,计划新建经济林4.5万亩。结合县区特色,重点在三县和淮上区、禹会区打造 8个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经济林工程建设要向休闲观光旅游、经济林产品开发等产业延伸,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七)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工程。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蚌埠花卉科技产业园和蚌埠花卉世界网为平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新增花卉苗木5万亩。至2021年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苗木3000万株、花卉100万盆、盆景10万盆,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八)林下经济建设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保护生态和绿化美化环境,以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植物等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合理布局林下养殖。计划发展林下经济65万亩,新建10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在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各打造1个以林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林业示范区。
(九)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实26000亩国家公益林和29300亩省级公益林的管护措施,对全市各级古树实行挂牌保护。新建曹山、涂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芡河、张家湖2个省级湿地公园,继续推进三汊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大巩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以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
(十)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新造林地保育13万亩,未成林地保育3.3万亩,中幼林抚育15万亩,经济林抚育7.5万亩,退化林修复3.45万亩。2018年组织实施森林长廊绿化提升工程,在全面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完成三条高速公路、中环线和G206、S101、S304、S307等国省干道沿线补植提升。完成森林长廊抚育164公里,面积2.5万亩;林相改造150公里,面积2.3万亩;完成补植补造25公里,面积2250亩。
六、资金安排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全市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投资估算总额10.8亿元。国家和省级财政规划安排资金1.8亿元,占总投资的16.7%;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2.5亿元,占总投资的23.1%;其余约6.5亿元资金由各县、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下同)引导林业企业和造林大户通过自筹、林业贷款、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
(二)市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市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对林业增绿增效行动重点工程奖补,具体标准如下:序号投资建设内容标准1石质山人工造林(元/亩)8002国有林场生态林修复(元/亩)12003其他人工造林(元/亩)5004封山育林(新封、元/亩)1005设施花卉栽培(元/亩)20006露天花卉栽培(元/亩)5007杨树过熟林更新改造(元/亩)7008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元/亩)3009农田林网示范片建设(万元/个)3010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万元/个)10011省级森林城镇创建(万元/个)50序号投资建设内容标准12森林村庄创建(万元/个)513绿化特色村创建(万元/个)2014省级森林旅游人家创建(万元/个)1015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创建(万元/个)6016高速公路与国省道森林长廊、石质山新造林抚育(元/亩)20017乡村绿化提升工程、贫困户四旁植树(元/株)1018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万元/个)519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元/个)520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元/个)2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各县、区要把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市建设“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建立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支持政策,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取得实效。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技术指导、督查检查和绩效考核工作。
(二)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坚持“科教兴林”战略,加强林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国有林场、国有苗圃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积极参与省级林业科技攻关平台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新技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完善花卉苗木、林果产品、生态旅游等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林业”。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三)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市政府将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国土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产业发展,既定目标任务内应补尽补,超过目标任务的上不封顶,具体办法由市农林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制订。各县、区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绿化企业与造林大户参与工程建设。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帮助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森林保险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生产。结合林业产业扶贫工作,争取精准扶贫整合资金用于林业生产,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
(四)严格考核,强化督查。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目标责任书,将实施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考核1次,5年总考核。在植树造林期间实行“周督查、旬通报、月巡查”制度,市农林委每周开展一次督查、每旬发布一期通报,市政府每月组织一次巡查。对排名靠后的县区,市政府将通报批评。各县、区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设任务。
附件:蚌埠市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目标任务分解表
2017年9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